为什么执行力比思考更加重要
首先,我不是批评思考,在很大程度上我是赞同先思考,而再执行的。尤其是,很多事情,可能‘莽撞’的执行,导致我们的资源出现了浪费的情况,务必进行仔细的思考方可继续进行。
我批评的是,很多事情我们明明知道是正确的,但是不去执行,而是反复的在研讨/证明这个事情的正确性。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时间,还可能导致团队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和矛盾。
这个现象我相信大家都有遇到,有很多事情,是不需要证明其正确性的,比如公理?比如常识?比如一些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方向,而我们是使用方的角色,例如数学的1+1=2,物理的万有引力定律,化学的元素周期表等等。
但是,我发现工作中,经常会遇到明明我们已经确认要做,也的确在做,却要不断的、重复的去证明这个事情的价值,而且还要被量化。这个就很困难了,毕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被量化的。而且,量化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,比如如何定义量化标准,如何保证量化结果的准确性等等。大家可能对量化的‘公式’不认可,大家可能对量化的参数不认可,可能每个人对结果都不一定认可。很多时候的量化公式、推到过程,是因为我们先有了结果,再去进行推导的。
这样的事情,在我们的工作中,可能浪费了比较多的事情,导致我们错过了一些工作的先机。所以,我个人很大程度上,是在这样的场景建议我们先干起来,快步、小步的跑起来,不断的去论证,不断的去尝试,不断的去试错,不断的去拿到收益。just try it, just try it, just try it。
最近遇到了一个灵魂问题,团队需要几个人?为什么是这么多人,而不是其他的人数?。这可的确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了,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,大家的认知也是不一样的,如果这个事情能够被量化,我想应该可以发布一篇完整的论文了。我现在的阶段来看,这个问题不值得深入的讨论,本质上是重视程度问题,我们如果能讲清楚我们做了什么事情,哪些方向,需要多少人力就可以了。就像是PM在说我们要做哪些功能,如果评审通过,那就干。这些方向研发需要多少个task,需要多少研发就好了。先干起来,让功能快速上线去获客,千万不要这个时候纠结,如果我做了某一个平台,能够提效多少,所以我可以少招聘N个人。兄弟,如果你没做出来呢?如果效果不符合预期呢?那功能能上线么或者上线的功能真的是用户想要的那个效果么,还是打过折扣的。
我知道,现在的降本增效很必要,但是务必保证效果。想要精细运营是正确的,但是想要量化精细运营的人力消耗,我感觉是不合理的。
当前我们在开展很多效率提升的工作,如果的关联到提效了多少人,那这个团队的人数量是一直要减少吗?不是的,今年做了这个事情,明年还要做另外的事情,团队不要发展么?公司不要发展么?如果只看到了现在的事情,那么答案是肯定的,可以干掉N个人,如果看到未来,那么就是另一个答案了。也许,大家很担心,我们的公司收入已经降低了,不需要这么多人,但这个事情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关心,世界是混沌的、熵增加的,让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工作,而不是研究某一个项目节省了多少人力、或者团队需要多少人吧。
just do it,先干起来,毕竟那么多确定性的事情我们还没有完成,工作现在是堆积的状态,不是活少人多,而是活多人少呀!何必去证明这个常识呢?